list

内蒙古农信:坚持发展 市场不丢 以改革的坚强决心守好主阵地 当好主力军——把深化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发布时间:2024-08-01 10:39 来源:内蒙古农信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信贷资金配置,‌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内蒙古农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对内蒙古地方农村金融机构改革部署,准确把握形势、深化规律认识、锚定目标任务,靠改革解难题,以改革促发展,切实推动内蒙古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改革不能把优势改没,不能把市场改丢。纵观农信社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农信社是在一轮又一轮改革中不断实现发展跨越、蝶变重生的。2003年,国家将农信社管理权下放省级政府,成立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拉开了上一轮农信社改革序幕。自治区联社于2005年应运而生,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引领全区农信社成长为全区资产规模最大、支农支小力度最强、服务网络覆盖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县域城乡和百姓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内蒙古以及全国农信的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高瞻远瞩、完全正确。时隔20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推动各地农信更加专注服务“三农三牧”、民营小微企业,更好适应农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内蒙古农信改革恰逢其势、正当其时,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将改革进行到底。


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的办社宗旨.不论改革进行到哪里、不论发展到了何方,这一初心使命不能丢。农信社改革是遵循着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改革发展导向,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要将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体制机制、系统架构、考核导向、合规管理、文化培育等方面进行通盘谋划、科学布局,发挥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特色优势,发挥人缘地缘亲缘的天然优势,发挥点多线长面广的覆盖优势,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与全区“一盘棋”、审慎合规的结合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更好立足县域、服务本土,与地方、与实体经济结成命运共同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改革和发展同抓互促.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通过改革,农信社将成为全区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功能性发挥将更加充分,治理架构更加现代,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风险抵御能力、营利能力、竞争能力都将有效提升。总之,改革只会越来越好,发展将更具优势,经营将更加稳健,存款更安全,贷款更便利,支持地方更有抓手,这些都是改革不确定性中的最大确定性,改革也将有效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发展潜力无限。机构要有决心、更要有信心,既要谋改革、更要抓发展,决不能让核心客户和阵地在自己手上丢失,要向群众、客户和员工、股东说明白,改革是大势所趋、非改不可,要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讲清事实,打消疑虑,让各方吃下“定心丸”。


要守好存量,积极挖掘增量,走出机关、走出大楼、走出厅堂,深入厂房一线、深入田坎地头、深入市场个体,了解客户需求和痛点难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决不能雨天收伞,要发扬农信社优良传统,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和市场主体共渡难关,共同发展壮大,把更多具备潜力的“小作坊”“小商户”培育成为一个个地方特色品牌、优秀民营企业,把初心写在大地上,在成就他人中收获成长、体现价值。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办“简单金融”。把“简单金融”办到极致就是不简单。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聚焦服务“三农三牧”和小微企业主责主业,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专注做好存款、贷款和汇款基本业务,切忌好高骛远、盲目扩张、积累风险,真正实现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要从自身资本规模、人才现状出发,遵循经济金融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产业实际,“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坚持干该干的事,坚持干擅长的事,增强坚守“做小”的定力,摈弃盲目“做大”的冲动,开足马力抢攻零售市场、零售客户、零售业务,坚定不移在支农支牧支小上做专做精做出特色,以改革为契机,以县域为单位,打造更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