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普遍薄弱,金融资源“触达难、办理难、匹配难”等问题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扎实开展“党建入心行动”,以讲好“三个故事”(员工成长故事、客户口碑故事、竞争力提升故事)为抓手,将党建势能深度转化为普惠动能,通过“红色先锋驻村深耕、移动银行穿行乡野、产业金融精准滴灌”三维协同发力,在北疆大地绘就金融活水润泽沃野的壮美新篇章。
红色根系深植乡土肌理。赤峰市大忙农营子村饱受金融服务薄弱、产业资金匮乏之苦。为破解服务困局,赤峰宁城支行搭建“银村协同”桥梁,选派党龄逾32年的老党员驻村扎根,构建“支部联学+党员联户”机制,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聚焦肉牛养殖、设施农业等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发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贷款逾600万元。赤峰宁城支行工银“乌兰牧骑”服务队定期下乡开展“流动银行”服务,利用移动终端现场受理贷款,纾解贷款手续繁杂、无网点等难题23项,放贷周期从7天有效压缩至2天。党员产业调研组深入走访45户,建立动态需求清单,首创“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产业链模式,单户授信额度提升至50万元。此举助力大忙农营子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肉牛存栏量增长38%,带动户均年增收5000元,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同时,在村委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提供贷款申请、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推动贷款覆盖率从17%上升至65%,普惠覆盖面显著拓宽,成功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5家,有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移动服务驰骋千里牧场。兴安盟扎赉特旗虽农牧资源丰富,但地域辽阔、村落分散,农牧民普遍面临物理网点覆盖不足、语言文化差异、传统信贷与农牧业生产周期匹配不高等金融服务掣肘。兴安盟扎赉特旗支行锐意革新,通过组建两支服务队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一是精选通晓蒙汉双语的党员业务骨干,组建工银“乌兰牧骑”双语服务队,定期深入嘎查村屯,用农牧民熟悉的语言面对面宣讲、手把手教学。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农牧民逾2800户,完成蒙汉双语金融宣教70余场次;二是针对物理网点覆盖盲区,组建青年党员移动金融服务队,定期赴偏远嘎查开展“移动银行日”活动,现场办理高频业务,并定期回访。同步建立农牧户需求动态台账,按需预约登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上门服务50余次,完成业务超1200笔。
创新活水精准灌溉产业。兴安盟扎赉特旗支行针对地区特色,创新推出“大米贷”专项产品,为大米种植户及米业小微业主量身定制,提供纯信用、线上申请、随借随还的灵活融资方案,重点满足春耕备耕、设备更新等周期性资金需求。截至8月末,累计投放支持大米产业贷款3100万元。有效缓解了生产周期资金压力,普惠贷款渗透率在目标区域大幅提升。巩固了“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的品牌形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的实践探索证明,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要立足农村牧区金融主体实际需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实现“党建红”与“发展绿”同频共振;推动金融服务嵌入基层治理链条,形成“党建引领—金融赋能—产业振兴”闭环,确保普惠金融“可得、可用、可持续”。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普遍薄弱,金融资源“触达难、办理难、匹配难”等问题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扎实开展“党建入心行动”,以讲好“三个故事”(员工成长故事、客户口碑故事、竞争力提升故事)为抓手,将党建势能深度转化为普惠动能,通过“红色先锋驻村深耕、移动银行穿行乡野、产业金融精准滴灌”三维协同发力,在北疆大地绘就金融活水润泽沃野的壮美新篇章。
红色根系深植乡土肌理。赤峰市大忙农营子村饱受金融服务薄弱、产业资金匮乏之苦。为破解服务困局,赤峰宁城支行搭建“银村协同”桥梁,选派党龄逾32年的老党员驻村扎根,构建“支部联学+党员联户”机制,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聚焦肉牛养殖、设施农业等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发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贷款逾600万元。赤峰宁城支行工银“乌兰牧骑”服务队定期下乡开展“流动银行”服务,利用移动终端现场受理贷款,纾解贷款手续繁杂、无网点等难题23项,放贷周期从7天有效压缩至2天。党员产业调研组深入走访45户,建立动态需求清单,首创“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产业链模式,单户授信额度提升至50万元。此举助力大忙农营子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肉牛存栏量增长38%,带动户均年增收5000元,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同时,在村委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提供贷款申请、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推动贷款覆盖率从17%上升至65%,普惠覆盖面显著拓宽,成功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5家,有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移动服务驰骋千里牧场。兴安盟扎赉特旗虽农牧资源丰富,但地域辽阔、村落分散,农牧民普遍面临物理网点覆盖不足、语言文化差异、传统信贷与农牧业生产周期匹配不高等金融服务掣肘。兴安盟扎赉特旗支行锐意革新,通过组建两支服务队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一是精选通晓蒙汉双语的党员业务骨干,组建工银“乌兰牧骑”双语服务队,定期深入嘎查村屯,用农牧民熟悉的语言面对面宣讲、手把手教学。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农牧民逾2800户,完成蒙汉双语金融宣教70余场次;二是针对物理网点覆盖盲区,组建青年党员移动金融服务队,定期赴偏远嘎查开展“移动银行日”活动,现场办理高频业务,并定期回访。同步建立农牧户需求动态台账,按需预约登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上门服务50余次,完成业务超1200笔。
创新活水精准灌溉产业。兴安盟扎赉特旗支行针对地区特色,创新推出“大米贷”专项产品,为大米种植户及米业小微业主量身定制,提供纯信用、线上申请、随借随还的灵活融资方案,重点满足春耕备耕、设备更新等周期性资金需求。截至8月末,累计投放支持大米产业贷款3100万元。有效缓解了生产周期资金压力,普惠贷款渗透率在目标区域大幅提升。巩固了“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的品牌形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的实践探索证明,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要立足农村牧区金融主体实际需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实现“党建红”与“发展绿”同频共振;推动金融服务嵌入基层治理链条,形成“党建引领—金融赋能—产业振兴”闭环,确保普惠金融“可得、可用、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