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养老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机构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领域。内蒙古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等项目,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全面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切实满足老年客群的多元化需求,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硬改造”+“软服务”:让银行网点变身“银发会客厅”
在内蒙古的城市街角、银行网点,一个个挂着“蒙银‘心’驿站”牌匾的空间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晨练归来的老人坐在爱心座椅上悠闲地翻看金融知识手册,外卖骑手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热水暖手,环卫工人利用休息间隙给手机充电……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细节,正是内蒙古银行践行养老金融、深化普惠服务的一个个生动注脚。
走进任何一家设有“蒙银心驿站”的内蒙古银行网点,扑面而来的不再是传统银行的冷峻色调,柔和的灯光下,舒适沙发取代了硬质座椅,老花镜、放大镜按不同度数分类摆放,急救药箱触手可及,书籍报刊整齐列队。这里没有冰冷的玻璃隔断,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的“休息区”“阅读角”,甚至还有专为老人设计的“爱心座椅”和无障碍通道,通过“小而暖”的便民服务织密养老关怀网络,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以前来银行,总觉得有点紧张,那些机器也不会用。现在好了,一进门就有人招呼,教我用手机银行,还能在这歇歇脚、喝点儿热水,感觉像到家了一样。”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内蒙古银行某网点,正在“蒙银心驿站”休息区歇脚的王大爷笑着说。
为了让老人“用得惯”智能服务,网点智能区的柜员们多了项“必修课”:每天轮流驻守智能设备旁,手把手教老人使用ATM机、手机银行APP;针对老年群体推出的简爱版手机银行,字体放大至常规版的1.5倍,特别增设“防骗安全铃”功能,转账金额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将自动提交至子女或授权人审核,确保资金安全,“40005-96019”客服热线开通“一键直达人工”尊长专线,直接由经验丰富的客服人员对接,用“慢语速”“多解释”化解“数字鸿沟”。
但更让老人安心的,是那些“不变”的温暖,所有网点均保留充足线下人工窗口,其中至少1个设为“爱心窗口”,为老年客户提供免排队优先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前预约便可上门服务,团队将柜台“搬”到客户家中,让“金融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金融+”生态圈:从“守护钱袋子”到“丰盈精神家园”
如果说网点的适老改造解决了“基础需求”,那么“蒙银心驿站”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以金融为起点、辐射多维需求的“养老生态圈”。
“蒙银心驿站”的服务内涵,远不止于金融。各网点以驿站为平台,工作人员化身“金融讲师”,结合“厅堂+社区”服务模式,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银发课堂”。内容涵盖防范电信诈骗、智能设备使用、健康养生知识、金融理财讲座等,深受老年客户欢迎。“我们教的不只是操作,更是如何识别骗子的套路,守护好他们的‘钱袋子’。”一位网点经理说,去年以来,通过课堂普及的反诈知识已帮助多位老人避免了超过50万元的损失。
生活便利是“贴心的延伸”。每个驿站都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雨伞、充电设备,甚至还有为老人准备的“应急医药箱”。针对户外工作者驿站同样敞开大门——“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手机没电能充电”,一位常来接水的外卖小哥说,“这儿不分职业,只讲温暖。”
此外,逢年过节,驿站还会组织包粽子、做月饼等民俗活动,以及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了一个以金融为起点,辐射健康、法律、文化等多维需求的“金融+”养老生态圈,进一步提升老年客户的非金融服务体验。
从“单点服务”到“全链生态”:绘就养老金融未来图景
内蒙古银行的养老金融探索并未止步于现有服务。据了解,以“蒙银心驿站”为触点,正加速构建“金融+养老”的全生命周期生态圈,以“驿站+”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的适老化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内蒙古银行与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合作,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为老年客户提供生活消费、看病就医、公共出行、水电缴费、领取工资及补贴等全方位服务,并推出多达10项的资费减免政策,使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截至目前,已成功发行社保卡超11万张,极大便利了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接入21个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民生服务信息平台”,已有20000余张社保卡完成登记,本年度累计代理发放补贴超18000笔,金额近1300万元,确保惠民惠农资金精准直达。
养老金融不是简单的“卖产品”,而是“全链条服务”。下一步,内蒙古银行将深入研究养老服务产业趋势,围绕老年用品、适老化改造、智能助老设备等领域,探索全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动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代发业务,拓展社保卡使用场景,优化智能风控与CRM系统,增加老年客户专属标签,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权益,保障老年人支付安全。加快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上线,整合乘车码、电影票、视频充值等功能,提升手机银行支付便利性;升级微信银行,优化交易菜单,新增信用卡申请、百灵系列购买等功能,让老年人享受“数据多跑路、少跑腿”的智慧服务。
养老金融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增长,而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金融服务中感受到尊重、关怀与尊严,让“有温度的本土金融力量”,成为草原老人最可靠的“身边人”。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养老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机构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领域。内蒙古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等项目,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全面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切实满足老年客群的多元化需求,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硬改造”+“软服务”:让银行网点变身“银发会客厅”
在内蒙古的城市街角、银行网点,一个个挂着“蒙银‘心’驿站”牌匾的空间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晨练归来的老人坐在爱心座椅上悠闲地翻看金融知识手册,外卖骑手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热水暖手,环卫工人利用休息间隙给手机充电……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细节,正是内蒙古银行践行养老金融、深化普惠服务的一个个生动注脚。
走进任何一家设有“蒙银心驿站”的内蒙古银行网点,扑面而来的不再是传统银行的冷峻色调,柔和的灯光下,舒适沙发取代了硬质座椅,老花镜、放大镜按不同度数分类摆放,急救药箱触手可及,书籍报刊整齐列队。这里没有冰冷的玻璃隔断,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的“休息区”“阅读角”,甚至还有专为老人设计的“爱心座椅”和无障碍通道,通过“小而暖”的便民服务织密养老关怀网络,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以前来银行,总觉得有点紧张,那些机器也不会用。现在好了,一进门就有人招呼,教我用手机银行,还能在这歇歇脚、喝点儿热水,感觉像到家了一样。”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内蒙古银行某网点,正在“蒙银心驿站”休息区歇脚的王大爷笑着说。
为了让老人“用得惯”智能服务,网点智能区的柜员们多了项“必修课”:每天轮流驻守智能设备旁,手把手教老人使用ATM机、手机银行APP;针对老年群体推出的简爱版手机银行,字体放大至常规版的1.5倍,特别增设“防骗安全铃”功能,转账金额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将自动提交至子女或授权人审核,确保资金安全,“40005-96019”客服热线开通“一键直达人工”尊长专线,直接由经验丰富的客服人员对接,用“慢语速”“多解释”化解“数字鸿沟”。
但更让老人安心的,是那些“不变”的温暖,所有网点均保留充足线下人工窗口,其中至少1个设为“爱心窗口”,为老年客户提供免排队优先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前预约便可上门服务,团队将柜台“搬”到客户家中,让“金融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金融+”生态圈:从“守护钱袋子”到“丰盈精神家园”
如果说网点的适老改造解决了“基础需求”,那么“蒙银心驿站”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以金融为起点、辐射多维需求的“养老生态圈”。
“蒙银心驿站”的服务内涵,远不止于金融。各网点以驿站为平台,工作人员化身“金融讲师”,结合“厅堂+社区”服务模式,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银发课堂”。内容涵盖防范电信诈骗、智能设备使用、健康养生知识、金融理财讲座等,深受老年客户欢迎。“我们教的不只是操作,更是如何识别骗子的套路,守护好他们的‘钱袋子’。”一位网点经理说,去年以来,通过课堂普及的反诈知识已帮助多位老人避免了超过50万元的损失。
生活便利是“贴心的延伸”。每个驿站都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雨伞、充电设备,甚至还有为老人准备的“应急医药箱”。针对户外工作者驿站同样敞开大门——“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手机没电能充电”,一位常来接水的外卖小哥说,“这儿不分职业,只讲温暖。”
此外,逢年过节,驿站还会组织包粽子、做月饼等民俗活动,以及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了一个以金融为起点,辐射健康、法律、文化等多维需求的“金融+”养老生态圈,进一步提升老年客户的非金融服务体验。
从“单点服务”到“全链生态”:绘就养老金融未来图景
内蒙古银行的养老金融探索并未止步于现有服务。据了解,以“蒙银心驿站”为触点,正加速构建“金融+养老”的全生命周期生态圈,以“驿站+”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的适老化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内蒙古银行与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合作,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为老年客户提供生活消费、看病就医、公共出行、水电缴费、领取工资及补贴等全方位服务,并推出多达10项的资费减免政策,使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截至目前,已成功发行社保卡超11万张,极大便利了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接入21个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民生服务信息平台”,已有20000余张社保卡完成登记,本年度累计代理发放补贴超18000笔,金额近1300万元,确保惠民惠农资金精准直达。
养老金融不是简单的“卖产品”,而是“全链条服务”。下一步,内蒙古银行将深入研究养老服务产业趋势,围绕老年用品、适老化改造、智能助老设备等领域,探索全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动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代发业务,拓展社保卡使用场景,优化智能风控与CRM系统,增加老年客户专属标签,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权益,保障老年人支付安全。加快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上线,整合乘车码、电影票、视频充值等功能,提升手机银行支付便利性;升级微信银行,优化交易菜单,新增信用卡申请、百灵系列购买等功能,让老年人享受“数据多跑路、少跑腿”的智慧服务。
养老金融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增长,而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金融服务中感受到尊重、关怀与尊严,让“有温度的本土金融力量”,成为草原老人最可靠的“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