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聚焦“三大方向” 助力自治区
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近年来,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深度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紧锚定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依托内蒙古地处我国向北开放最前沿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打造国际业务、跨境业务品牌优势,持续加大外贸领域支持力度。
第一大方向:紧盯“一带一路”,强化核心优势
(一)主动拓宽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做“优”质量。作为浙商银行布局北疆的分支机构,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紧紧围绕自治区战略决策部署,以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驱动,持续深化与蒙古同业合作关系。与蒙古国贸易与发展银行建立SWIFT密押关系,成功开立蒙古贸发银行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成为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合作的首家国有股份制银行,累计实现清算资金超600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蒙古国客户和在蒙中资企业的跨境渠道。
(二)积极拓展境外融资渠道,做“大”规模。分析研究境内外市场各货币利率及汇率情况,充分发挥内保直贷差异化优势,为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提供担保,通过向浙商银行香港分行及其他境外同业开立融资性保函,申请境外日元低成本融资,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累计为内蒙古自治区内企业借入低成本外债资金超过30亿元。依托交易宝、极速开证等优势产品和服务,有力支持自治区上百家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累计提供国际结算服务超200亿美元,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800亿元。
(三)切实发挥外汇交易专业优势,做“强”实力。深入调研重点外贸客群业务模式与风险敞口,开展“一户一策”精细化辅导,通过跨境资产池、内保自贸贷、跨境外汇交易等特色优势服务,提供覆盖交易全流程的避险支持,有效增强了外贸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韧性与稳定性,累计为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超过16亿美元,外汇交易量超13亿美元。
第二大方向:提升“站位高度”,汇聚内外合力
(一)聚焦战略协同,打造“对外开放”发展新引擎。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党委牢牢把握自治区发展定位,高位推动国际业务、跨境业务协同发展实现战略闭环。一方面,按月汇总梳理海关进出口政策,编发《外贸形势分析》全辖传导,同时深化管理部门+营销团队协同服务机制,全面增强金融服务效率。另一方面,高频对接自治区商务厅、海关、贸促会、进出口协会等机关单位和自律组织,多维度、全方位宣传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特色外贸产品及服务优势,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
(二)加速服务升级,开辟“双向奔赴”拓客新渠道。聚焦外贸企业进出口需求,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累计为上百家企业提供存款、结算、融资、交易、财资顾问等定制化、综合化跨境金融服务。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国际业务客户数从2022年的25户,2023年的57户,2024年102户,发展到2025年截至目前119户,国际业务客户数位居区域内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客群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底盘持续加固。
(三)着眼弯道超车,构建“借力发力”发展新生态。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作为内蒙古唯一受邀银行参加“链接内蒙古”经贸洽谈会,并与内蒙古自治区贸促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内蒙古贸促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周原文刊载浙商银行总行“浙银环球观察”内容,将市场动态信息及时传导至自治区外贸企业。
第三大方向:下沉“服务触角”,突出特色服务
(一)强化政策指引,贯彻“稳外贸”经营战略。在“稳外贸”战略框架和政策导向下,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深度调研重点产业,结合区域内特色农产品优势,将服务重心扩大至中小微企业进出口贸易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化发展方案。
(二)深化国小联动,支持“真小微”企业走出去。研究推进巴盟葵花籽、通辽红干椒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组建国际业务、普惠小微业务联动金融顾问工作组,提供管家式服务。运用“出口数据贷”等大数据授信模式,依托外汇局出口收汇数据提供信用贷款,显著提升外贸企业融资效率。通过“出口池”特色产品,为出口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信用方式融资支持,解决传统贸易融资应收账款“一一对应”的局限。截至10月末,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投放小微出口数据贷1.68亿元,累计为59户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汇聚发展势能,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长期以来,区域内某综保区新入驻企业深受缺乏抵押物、融资渠道窄等问题的困扰,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依托线上化大数据授信优势,创新设计“国企控货+担保增信+银行放款”三方协同服务模式,建立集群授信机制。累计走访园区企业二十余户,项目金额5000万元,储备金额4500万元。
下一步,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将牢牢把握自治区战略定位,依托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区域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及投融资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与支持。
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聚焦“三大方向” 助力自治区
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近年来,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深度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紧锚定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依托内蒙古地处我国向北开放最前沿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打造国际业务、跨境业务品牌优势,持续加大外贸领域支持力度。
第一大方向:紧盯“一带一路”,强化核心优势
(一)主动拓宽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做“优”质量。作为浙商银行布局北疆的分支机构,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紧紧围绕自治区战略决策部署,以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驱动,持续深化与蒙古同业合作关系。与蒙古国贸易与发展银行建立SWIFT密押关系,成功开立蒙古贸发银行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成为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合作的首家国有股份制银行,累计实现清算资金超600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蒙古国客户和在蒙中资企业的跨境渠道。
(二)积极拓展境外融资渠道,做“大”规模。分析研究境内外市场各货币利率及汇率情况,充分发挥内保直贷差异化优势,为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提供担保,通过向浙商银行香港分行及其他境外同业开立融资性保函,申请境外日元低成本融资,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累计为内蒙古自治区内企业借入低成本外债资金超过30亿元。依托交易宝、极速开证等优势产品和服务,有力支持自治区上百家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累计提供国际结算服务超200亿美元,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800亿元。
(三)切实发挥外汇交易专业优势,做“强”实力。深入调研重点外贸客群业务模式与风险敞口,开展“一户一策”精细化辅导,通过跨境资产池、内保自贸贷、跨境外汇交易等特色优势服务,提供覆盖交易全流程的避险支持,有效增强了外贸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韧性与稳定性,累计为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超过16亿美元,外汇交易量超13亿美元。
第二大方向:提升“站位高度”,汇聚内外合力
(一)聚焦战略协同,打造“对外开放”发展新引擎。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党委牢牢把握自治区发展定位,高位推动国际业务、跨境业务协同发展实现战略闭环。一方面,按月汇总梳理海关进出口政策,编发《外贸形势分析》全辖传导,同时深化管理部门+营销团队协同服务机制,全面增强金融服务效率。另一方面,高频对接自治区商务厅、海关、贸促会、进出口协会等机关单位和自律组织,多维度、全方位宣传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特色外贸产品及服务优势,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
(二)加速服务升级,开辟“双向奔赴”拓客新渠道。聚焦外贸企业进出口需求,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累计为上百家企业提供存款、结算、融资、交易、财资顾问等定制化、综合化跨境金融服务。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国际业务客户数从2022年的25户,2023年的57户,2024年102户,发展到2025年截至目前119户,国际业务客户数位居区域内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客群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底盘持续加固。
(三)着眼弯道超车,构建“借力发力”发展新生态。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作为内蒙古唯一受邀银行参加“链接内蒙古”经贸洽谈会,并与内蒙古自治区贸促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内蒙古贸促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周原文刊载浙商银行总行“浙银环球观察”内容,将市场动态信息及时传导至自治区外贸企业。
第三大方向:下沉“服务触角”,突出特色服务
(一)强化政策指引,贯彻“稳外贸”经营战略。在“稳外贸”战略框架和政策导向下,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深度调研重点产业,结合区域内特色农产品优势,将服务重心扩大至中小微企业进出口贸易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化发展方案。
(二)深化国小联动,支持“真小微”企业走出去。研究推进巴盟葵花籽、通辽红干椒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组建国际业务、普惠小微业务联动金融顾问工作组,提供管家式服务。运用“出口数据贷”等大数据授信模式,依托外汇局出口收汇数据提供信用贷款,显著提升外贸企业融资效率。通过“出口池”特色产品,为出口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信用方式融资支持,解决传统贸易融资应收账款“一一对应”的局限。截至10月末,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投放小微出口数据贷1.68亿元,累计为59户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汇聚发展势能,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长期以来,区域内某综保区新入驻企业深受缺乏抵押物、融资渠道窄等问题的困扰,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依托线上化大数据授信优势,创新设计“国企控货+担保增信+银行放款”三方协同服务模式,建立集群授信机制。累计走访园区企业二十余户,项目金额5000万元,储备金额4500万元。
下一步,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将牢牢把握自治区战略定位,依托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区域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及投融资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