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完成‘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专场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巨富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据悉,2024年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3%,占GDP比重达38%,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构建起5大传统产业、5大新兴产业、6大未来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成“主引擎”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50%以上,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
在传统产业领域,内蒙古坚持“一手调存量、一手优增量”,累计退出钢铁、焦化、电石、铁合金等限制类产能3100万吨以上,现有传统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领跑全国;新兴产业方面,包头稀土新材料集群、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集群、呼和浩特乳制品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居西部省区第二位;“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稀土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国十大磁材企业中8户落地包头,建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
能源与制造业双轮驱动,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内蒙古工业主要由能源和制造业两大板块构成,超90种工业产品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能源板块中,煤炭产量、电力总装机、发电量、新能源装机、新能源发电量等15种能源产品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的省区。
制造业板块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支柱产业,76种产品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其中化工领域21种、新材料14种、现代装备4种、生物医药18种、农畜产品加工9种。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内蒙古已建成全国风电装备产业链最完善、集群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光伏装备产业链前端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单晶硅、多晶硅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未来产业破题启航,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在低空经济、绿色氢氨醇、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突破。
低空经济实现破题启航,成立产业促进会、研究院、实验室,低空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一批低空制造和应用企业集聚落地。绿色氢氨醇产业加速起势,远景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建成投产,并获得欧盟颁布的全球首张可再生氨证书;大唐多伦国内首个绿氢深度耦合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功运行。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内蒙古聚焦稀土、乳业、储能与氢能等战略重点领域部署63个突围新点位,稀土红外涂层材料、稀土改性保温材料成功研制,乳铁蛋白分离制备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智改数转绿色转型,服务保障持续优化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投入4亿元,在8个盟市开展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全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5.5%和67.2%,跻身全国第二梯队。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累计实施节能节水改造项目600个,节能量1200万吨标准煤、节水量5600万吨。创建自治区绿色工厂522个、绿色园区32个,全部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6%以上,领先全国6个百分点。在优化服务保障方面,累计投入资金82.6亿元推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83个工业园区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累计培育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7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完善多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
11月18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完成‘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专场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巨富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据悉,2024年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3%,占GDP比重达38%,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构建起5大传统产业、5大新兴产业、6大未来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成“主引擎”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50%以上,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
在传统产业领域,内蒙古坚持“一手调存量、一手优增量”,累计退出钢铁、焦化、电石、铁合金等限制类产能3100万吨以上,现有传统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领跑全国;新兴产业方面,包头稀土新材料集群、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集群、呼和浩特乳制品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居西部省区第二位;“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稀土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国十大磁材企业中8户落地包头,建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
能源与制造业双轮驱动,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内蒙古工业主要由能源和制造业两大板块构成,超90种工业产品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能源板块中,煤炭产量、电力总装机、发电量、新能源装机、新能源发电量等15种能源产品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的省区。
制造业板块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支柱产业,76种产品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其中化工领域21种、新材料14种、现代装备4种、生物医药18种、农畜产品加工9种。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内蒙古已建成全国风电装备产业链最完善、集群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光伏装备产业链前端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单晶硅、多晶硅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未来产业破题启航,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在低空经济、绿色氢氨醇、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突破。
低空经济实现破题启航,成立产业促进会、研究院、实验室,低空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一批低空制造和应用企业集聚落地。绿色氢氨醇产业加速起势,远景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建成投产,并获得欧盟颁布的全球首张可再生氨证书;大唐多伦国内首个绿氢深度耦合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功运行。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内蒙古聚焦稀土、乳业、储能与氢能等战略重点领域部署63个突围新点位,稀土红外涂层材料、稀土改性保温材料成功研制,乳铁蛋白分离制备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智改数转绿色转型,服务保障持续优化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投入4亿元,在8个盟市开展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全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5.5%和67.2%,跻身全国第二梯队。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累计实施节能节水改造项目600个,节能量1200万吨标准煤、节水量5600万吨。创建自治区绿色工厂522个、绿色园区32个,全部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6%以上,领先全国6个百分点。在优化服务保障方面,累计投入资金82.6亿元推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83个工业园区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累计培育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7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完善多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