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重点领域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专场,介绍内蒙古“十四五”时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续出台1.0—4.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累计推出511项改革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2024年营商环境监测显示,营商环境各领域和企业满意度连续五年稳步提升。
高标准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活力得到新激发。一是推动市场准入提质增效。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区率先实现“个转企”业务零成本、快办理,企业信息变更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二是惠企纾困政策精准实施。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2024年减税降费以及退税累计金额超过30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金融服务创新进程加速,“税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持续推广,首单民营企业科创债成功发行,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拓宽。三是要素保障持续强化。深入实施“科技兴蒙”战略和科技“突围”工程,基础实力大幅提高,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挺进全国中游,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20年实现翻倍增长。市政设施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高标准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法治保障更加强化。以《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为指引,围绕经营主体登记、社会信用、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形成“1+N”营商环境法规政策体系,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构筑坚实的法治基础。二是政府行为更加透明。全面推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颁布《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权力清单管理办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许可。三是执法监管更有温度。全区6300余个行政执法主体实现清单化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不予行政处罚案件比重从2020年的11%提升至26%。积极推行信用分级监管,实现了对守信企业少打扰、对失信企业重点盯。
高标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开放型经济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对外贸易合作规模持续拓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强化重点产业招商和项目落地服务,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连续举办五届中蒙博览会,吸引40多个国家、9000余家企业参与,签订600余个合作协议。二是跨境通道能级显著提升。内蒙古构建了由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合的立体化跨境通道网络,依托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多方位的开放格局。满洲里与二连浩特两大口岸形成连接亚欧的“黄金双通道”,“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累计到发中欧(亚)班列1900列。三是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内蒙古积极推进“智慧口岸”“数字国门”建设,12个公路口岸实现了海关、边检等部门监管信息“一体化采集、一站式查验”,货物进出境进入“读秒”通关阶段。甘其毛都、策克口岸开通全国首个AGV跨境无人驾驶专用通道,通关效率提高80%。满洲里口岸通关时间从半天缩短至30分钟。
高标准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新跨越。一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目前已上线“企业信息变更”“信用修复”等29个涉企服务“一件事”。二是“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内蒙古政务事项支持全程网办率从2020年的52%上升至80%,“蒙速办”移动端注册用户突破1968万,访问量10.9亿次。456个事项实现“全区通办”,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的问题。三是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更加通畅。实现“蒙速办”“蒙企通”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互联互通,专设企业服务专席,完善企业诉求受理、转办、督办、办结、回访、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了一批堵点难点问题。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打造办事效率更高、投资环境更优、企业获得感更强的营商环境,让内蒙古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
11月25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重点领域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专场,介绍内蒙古“十四五”时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续出台1.0—4.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累计推出511项改革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2024年营商环境监测显示,营商环境各领域和企业满意度连续五年稳步提升。
高标准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活力得到新激发。一是推动市场准入提质增效。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区率先实现“个转企”业务零成本、快办理,企业信息变更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二是惠企纾困政策精准实施。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2024年减税降费以及退税累计金额超过30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金融服务创新进程加速,“税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持续推广,首单民营企业科创债成功发行,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拓宽。三是要素保障持续强化。深入实施“科技兴蒙”战略和科技“突围”工程,基础实力大幅提高,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挺进全国中游,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20年实现翻倍增长。市政设施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高标准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法治保障更加强化。以《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为指引,围绕经营主体登记、社会信用、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形成“1+N”营商环境法规政策体系,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构筑坚实的法治基础。二是政府行为更加透明。全面推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颁布《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权力清单管理办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许可。三是执法监管更有温度。全区6300余个行政执法主体实现清单化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不予行政处罚案件比重从2020年的11%提升至26%。积极推行信用分级监管,实现了对守信企业少打扰、对失信企业重点盯。
高标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开放型经济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对外贸易合作规模持续拓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强化重点产业招商和项目落地服务,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连续举办五届中蒙博览会,吸引40多个国家、9000余家企业参与,签订600余个合作协议。二是跨境通道能级显著提升。内蒙古构建了由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合的立体化跨境通道网络,依托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多方位的开放格局。满洲里与二连浩特两大口岸形成连接亚欧的“黄金双通道”,“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累计到发中欧(亚)班列1900列。三是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内蒙古积极推进“智慧口岸”“数字国门”建设,12个公路口岸实现了海关、边检等部门监管信息“一体化采集、一站式查验”,货物进出境进入“读秒”通关阶段。甘其毛都、策克口岸开通全国首个AGV跨境无人驾驶专用通道,通关效率提高80%。满洲里口岸通关时间从半天缩短至30分钟。
高标准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新跨越。一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目前已上线“企业信息变更”“信用修复”等29个涉企服务“一件事”。二是“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内蒙古政务事项支持全程网办率从2020年的52%上升至80%,“蒙速办”移动端注册用户突破1968万,访问量10.9亿次。456个事项实现“全区通办”,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的问题。三是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更加通畅。实现“蒙速办”“蒙企通”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互联互通,专设企业服务专席,完善企业诉求受理、转办、督办、办结、回访、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了一批堵点难点问题。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打造办事效率更高、投资环境更优、企业获得感更强的营商环境,让内蒙古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