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辈版
  • 退出长辈版
  • 暖心模式
  • 无障碍浏览
  • 微信
    微信
  • 微博
    微博
  • 登录/注册
搜本站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工作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 4月2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姚中义,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介绍内蒙古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时间:2025-04-29 嘉宾: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姚中义,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
访谈实录

    4月2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姚中义,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介绍内蒙古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姚中义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自治区助企行动中,我们将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激发企业活力、提振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76.21亿元,占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42%,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的6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082.28亿元,占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29.65%,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79.25亿元,占银行业各项贷款的11.36%。

    这些成效的取得,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一机制是去年10月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建立的,在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区四个层面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一手牵企业,通过精准摸排、实地走访,协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填报“申报清单”,并对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等5项标准,形成“推荐清单”;一手牵银行,将“推荐清单”及时推送给银行,指导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匹配信贷资源、降低内部资金定价、主动走访对接,确保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在工作推动中,自治区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全面清理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不合理信贷条件,破除了不合理限制;印发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企业对接走访、加大行业协同、优化融资服务等进行细化安排。

    在协调机制和各项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聚焦解决一些融资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出台具体举措,使中央和自治区的惠企政策真正直达民营和小微企业,让金融“活水”真正精准“滴灌”民营和小微企业:

    针对“信息差”的问题(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协同多部门整合建立统一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汇总归集14类37项企业信息,开发小微企业专属信用融资产品,全区银行发布信贷产品3493个。我局升级“内蒙古普惠金融超市”服务平台,上架金融产品2021个,金融产品及政策浏览量125.3万次。

    针对“抵押少”的问题,自治区政府设立了1亿元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我局联合出台《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银行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政府提供10%的风险分担资金,缓解了民营和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抵押少、担保不足的困难。

    针对“放款慢”的问题,指导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荐清单”内企业,“3日内对接、1周内尽职调查、1个月内作出授信决定”,极大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对于自治区及盟市重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启动融资需求“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协调确定主办银行“一对一”精准快速对接,目前专项行动实现企业对接率100%、企业授信率81.16%、贷款余额198.04亿元。

    针对“融资贵”的问题,开展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专项行动,通过调降贷款利率、减免各类服务收费等措施,让市场主体广泛享受金融政策红利,切实减轻经营成本。融资协调机制运行以来,我区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年化利率已降低0.42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手续费、抵押登记费、押品评估费等各类服务费用2.95亿元。

    针对“覆盖低”的问题,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组织相关部门出台实施宽信用政策,引导银行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供给,尽可能扩大贷款覆盖面,实现头部企业“提质增效”、腰部企业“增量扩容”、小微企业“增量扩面”,并大力推动信用贷和首贷户拓展。3月末,民营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197.43万户,较年初增加4.5万户;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70.88万户,较年初增加1.87万户;当年新增首贷小微企业2601户、首贷金额35.88亿元。

    针对“周转难”的问题,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续贷政策要求,将续贷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并阶段性扩大到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支持,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难题。今年前三个月,我区银行累计办理无还本续贷2.69万户、19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50%和88%。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为银行营造敢贷、愿贷、会贷的环境。引导银行加大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对于原贷款为正常类,且借款人符合续贷条件的,不因续贷单独下调风险分类。我们还指导银行落实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工作制度,强化“鼓励担当、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导向,将不良容忍度与绩效考核、尽职免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应免尽免”,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减负”。

    下一步,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将联合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以及各家银行一道,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会议要求,紧扣自治区“六个行动”战略部署,重点实施四项惠企举措:一是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重点聚焦外贸、民营、科技板块,精准梳理外贸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及涉农经营主体清单,指导旗县区专班优先实地走访对接这几类企业,确保“应贷尽贷”。二是依托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推进金融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扩容企业信用信息库,加强对自治区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三是完善信贷风险分担缓释体系,丰富民营和小微企业增信措施,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动力。四是全面推广无还本续贷政策,切实帮助企业便捷、高效、低成本获得金融支持。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先介绍这些,接下来请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以及两家银行的同志对具体问题进行回答和介绍。

    谢谢大家!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宏网记者:自去年我区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

    自去年10月15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我委会同内蒙古金融监管局,以“两张清单”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通过迅速建机制、双向递单子、开展大走访、强化督导调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功能。截至4月15日,全区累计走访企业184.2万户,已有18.9万户企业纳入“推荐清单”,获得授信企业15.7万户,累计授信1505亿元,获得贷款企业14.2万户,贷款金额1175.1亿元,其中44.8%为信用贷款。拓展首贷户2123户、贷款金额44.9亿元,无还本续贷18162户、贷款金额138.8亿元。平均贷款年化利率已17连降,从最初的4.73%降低至4.31%,已降低0.42个百分点。

    从今年2月25日起,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内增设外贸板块、科创板块,将所有民营企业纳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范围。外贸板块方面,全区已走访外贸企业2880户,605户企业纳入“推荐清单”,获得授信企业431户,累计授信639亿元,获得贷款企业403户,贷款金额180亿元,其中56%为信用贷款,贷款年化利率为2.95%。民营板块方面,我们梳理形成第一批69家自治区、盟市两级重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会同内蒙古金融监管局采取主办行负责,“红黄绿灯”标识,每半月反馈的工作制度推动落实。(所谓“红黄绿灯”标识,是指对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标为“绿灯”,银行机构要在15日内完成授信审批及贷款发放;对于缺少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的企业,标为“黄灯”,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帮办、代办手段加快办理,尽快实现“黄转绿”“绿转投”;对帮办后仍无法达到授信标准的企业,标为“红灯”,银行机构要向企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目前,各银行机构已对接清单内企业111户次,其中绿灯企业54户,黄灯企业9户,红灯企业6户,截至目前,已对44户绿灯企业授信500.53亿元,放款198.04亿元,对9家黄灯企业已经由相关部门推动,尽快实现“黄转绿”,对红灯企业由对接银行持续跟进。

    下一步,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我委一是持续用足用好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指导各地工作专班将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落实落细,开展常态化走访,将更多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纳入推荐清单,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积极搭建起与各部门沟通的桥梁,协调补充要素保障,缩短融资链条,实现信贷资金直达民营企业。二是聚焦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委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分行加快省级征信平台建设和运营。会同内蒙古金融监管局、自治区政数局依法依规、安全可靠整合各类金融数据,打造金融数据底座,有效拓展数据归集共享的广度与深度,支持银行机构与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共建信用信息联合实验室,提升金融授信建模水平,尽快实现线上放款。三是丰富完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去年底,我委联合相关部门将自治区4个信用融资平台统一整合为“内蒙古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成为向银行机构提供公共信用信息的“唯一出口”。截至3月底,平台入驻金融机构1029个,发布金融产品3493个,注册企业59.1余万家,累计发放贷款947.8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470.78亿元。为加大银行机构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设立了1亿元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鼓励银行机构敢贷、愿贷。我委将上线担保、公证、仲裁等平台功能,在此,建议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在内蒙古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积极注册,享受平台在政策精准推送、线上融资等便利,也希望银行机构针对不同经营主体继续开发特色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

    新华社记者:请问开展“助企行动”以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开展了哪些工作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打出“政策引导+精准对接+资本赋能”组合拳,推动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增量、扩面、提质。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信贷供给“扩总量、优结构”。我们联合多部门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善贷”长效机制,以更多信贷资金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推动金融机构通过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升信贷准入、审核、投放全流程效率,打造“快对接、快审批、快放款”的信贷服务新模式;鼓励驻区金融机构抓住中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窗口期,主动争取总部差异化政策支持。截至2025年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76.21亿元,同比增长7.5%,呈稳步快速增长趋势,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占比37.93%,较上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

    二是深化精准对接,推动金融服务“滴灌式、靶向化”。我们深入开展“金融助企”专项行动,常态化进行政金企对接,各盟市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活动99场,授信意向2144亿元,签约金额1336亿元,落地金额452亿元。树立“管行业管融资”理念,健全“白名单”推送机制,从融资供需两端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帮扶。例如在奶业纾困方面,通过落实专项金融支持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对接奶牛养殖困难企业1134户次,为203户企业提供续贷、展期等存量贷款支持18.2亿元,为40户企业新发放贷款5.7亿元。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打造资本赋能“全链条、多层次”。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天骏计划”“千百工程”,依托区域股权市场企业上市培育试点。实地调研摸底形成2025年度重点拟上市民营企业名单,建立问题清单,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开展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活动,汇聚合力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1月,天和磁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2025年国内主板首家上市企业;3月,赤峰黄金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A+H”上市公司。目前,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4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73.5%,今年还有4家民营企业上市在审,有1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上市后备企业超百家,已经形成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全区金融力量深入开展“金融助企”行动,提标提速提效、加力加码加劲,力争为自治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更强金融动能。

    人民网记者: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在创新普惠金融服务、破解自治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

    谢谢记者的提问。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陆续下发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工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近三年,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近1500亿元,贷款规模和客户总量三年内整整翻了一倍。2024年,民营企业贷款总量超过600亿,同比增长15%。在具体措施方面:

    一是下沉服务触角。在全区设立149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让广大农牧民真正体会到工商银行是“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工银“乌兰牧骑”76支小分队深入乡村送金融服务超3.5万次,覆盖40余万人;推广“金融副村长”服务模式,聘任3055名“金融副村长”。二是创新融资产品。围绕各地品牌农业,先后推出巴彦淖尔“葵花贷”、兴安盟“大米贷”、赤峰“小米贷”等30余个特色场景方案,目前余额57亿元,有效助力当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科技型民营企业设计“专精特新贷”、“科创贷”等专属融资产品,累计为400余户科创小微企业提供融资17.6亿元;迭代升级“商户e贷”特色产品,让广大个体工商户融资更加便捷优惠;创新推出“敬老贷”方案,持续加大养老产业支持力度。三是优化审批流程。向总行争取政策支持,实施容缺审批、试行流程并联,推动自治区百强民企授信总额超800亿元,支持3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授信超500亿元。四是强化让利。携手自治区工商联举办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发布16条专项支持政策,预计每年多让利5000万元;普惠贷款平均利率连续三年下降,预计每年多让利8600万元。

    下一步,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各项部署,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未来3年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不低于1500亿元,努力当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内蒙古日报记者: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如何通过优化无还本续贷等政策工具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

    长期以来,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部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续贷工作等相关政策要求,对贷款即将到期仍有真实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通过无还本续贷实现客户在无需归还本金条件下,继续使用信贷资金,减少客户因筹集还款资金产生的“搭桥”成本,实现融资周转的“无缝衔接”。主要从优化政策工具、扩大客户群体、丰富办理方式三个方面持续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切实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优化续贷政策工具。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的精神,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小微信用快贷、抵押快贷等3项产品续贷制度和流程,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从法人小微企业产品到个人经营类产品、从信用方式到抵押方式实现了全覆盖;产品的期限从1年调整为1-3年,更好地满足客户经营周期需求;贷款利率持续下调,每年为客户节约利息支出约4000万元。积极落实信贷尽职免责要求,切实为信贷人员松绑减负。

    二是扩大续贷客户群体。在政策工具持续完善和优化的支撑下,续贷业务从原有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客户扩大至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经营性贷款客户,同时对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比照小微企业提供续贷支持。

    三是丰富续贷办理方式。对满足条件的客户提供自助办理续贷,在贷款到期前30、15天通过“建行惠懂你”APP向客户发送续贷邀约,由客户自主线上办理;对不满足线上自助办理的客户进一步沟通续贷意向,通过上门调查、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线下续贷。在续贷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全流程跟进续贷办理情况,确保“应续尽续”,满足客户合理性融资需求。

    从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共为2.23万户小微企业客户办理续贷业务,续贷金额150.49亿元。其中,2025年一季度办理续贷1.05万户、投放60.72亿元。下一步,我行将持续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工具,提升服务水平和办理效率,全面缓解小微企业到期的还款压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展现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 共产党员网
  • 北疆先锋网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 各省市党委金融办 各省市党委金融办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 主办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4
  • 蒙ICP备19002323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980号 联系电话:0471-4827801
  • 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9号财信大厦西楼508   网站支持ipv6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非法集资举报 非法集资
  • 返回顶部
长辈版 暖心模式
登录/注册
搜本站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工作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在线访谈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
4月2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姚中义,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介绍内蒙古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时间:2025-04-29 嘉宾: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姚中义,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
访谈实录

    4月2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姚中义,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介绍内蒙古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姚中义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自治区助企行动中,我们将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激发企业活力、提振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76.21亿元,占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42%,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的6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082.28亿元,占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29.65%,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79.25亿元,占银行业各项贷款的11.36%。

    这些成效的取得,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一机制是去年10月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建立的,在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区四个层面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一手牵企业,通过精准摸排、实地走访,协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填报“申报清单”,并对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等5项标准,形成“推荐清单”;一手牵银行,将“推荐清单”及时推送给银行,指导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匹配信贷资源、降低内部资金定价、主动走访对接,确保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在工作推动中,自治区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全面清理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不合理信贷条件,破除了不合理限制;印发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企业对接走访、加大行业协同、优化融资服务等进行细化安排。

    在协调机制和各项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聚焦解决一些融资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出台具体举措,使中央和自治区的惠企政策真正直达民营和小微企业,让金融“活水”真正精准“滴灌”民营和小微企业:

    针对“信息差”的问题(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协同多部门整合建立统一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汇总归集14类37项企业信息,开发小微企业专属信用融资产品,全区银行发布信贷产品3493个。我局升级“内蒙古普惠金融超市”服务平台,上架金融产品2021个,金融产品及政策浏览量125.3万次。

    针对“抵押少”的问题,自治区政府设立了1亿元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我局联合出台《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银行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政府提供10%的风险分担资金,缓解了民营和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抵押少、担保不足的困难。

    针对“放款慢”的问题,指导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荐清单”内企业,“3日内对接、1周内尽职调查、1个月内作出授信决定”,极大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对于自治区及盟市重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启动融资需求“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协调确定主办银行“一对一”精准快速对接,目前专项行动实现企业对接率100%、企业授信率81.16%、贷款余额198.04亿元。

    针对“融资贵”的问题,开展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专项行动,通过调降贷款利率、减免各类服务收费等措施,让市场主体广泛享受金融政策红利,切实减轻经营成本。融资协调机制运行以来,我区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年化利率已降低0.42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手续费、抵押登记费、押品评估费等各类服务费用2.95亿元。

    针对“覆盖低”的问题,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组织相关部门出台实施宽信用政策,引导银行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供给,尽可能扩大贷款覆盖面,实现头部企业“提质增效”、腰部企业“增量扩容”、小微企业“增量扩面”,并大力推动信用贷和首贷户拓展。3月末,民营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197.43万户,较年初增加4.5万户;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70.88万户,较年初增加1.87万户;当年新增首贷小微企业2601户、首贷金额35.88亿元。

    针对“周转难”的问题,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续贷政策要求,将续贷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并阶段性扩大到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支持,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难题。今年前三个月,我区银行累计办理无还本续贷2.69万户、19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50%和88%。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为银行营造敢贷、愿贷、会贷的环境。引导银行加大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对于原贷款为正常类,且借款人符合续贷条件的,不因续贷单独下调风险分类。我们还指导银行落实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工作制度,强化“鼓励担当、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导向,将不良容忍度与绩效考核、尽职免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应免尽免”,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减负”。

    下一步,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将联合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以及各家银行一道,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会议要求,紧扣自治区“六个行动”战略部署,重点实施四项惠企举措:一是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重点聚焦外贸、民营、科技板块,精准梳理外贸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及涉农经营主体清单,指导旗县区专班优先实地走访对接这几类企业,确保“应贷尽贷”。二是依托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推进金融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扩容企业信用信息库,加强对自治区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三是完善信贷风险分担缓释体系,丰富民营和小微企业增信措施,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动力。四是全面推广无还本续贷政策,切实帮助企业便捷、高效、低成本获得金融支持。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先介绍这些,接下来请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以及两家银行的同志对具体问题进行回答和介绍。

    谢谢大家!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宏网记者:自去年我区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

    自去年10月15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我委会同内蒙古金融监管局,以“两张清单”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通过迅速建机制、双向递单子、开展大走访、强化督导调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功能。截至4月15日,全区累计走访企业184.2万户,已有18.9万户企业纳入“推荐清单”,获得授信企业15.7万户,累计授信1505亿元,获得贷款企业14.2万户,贷款金额1175.1亿元,其中44.8%为信用贷款。拓展首贷户2123户、贷款金额44.9亿元,无还本续贷18162户、贷款金额138.8亿元。平均贷款年化利率已17连降,从最初的4.73%降低至4.31%,已降低0.42个百分点。

    从今年2月25日起,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内增设外贸板块、科创板块,将所有民营企业纳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范围。外贸板块方面,全区已走访外贸企业2880户,605户企业纳入“推荐清单”,获得授信企业431户,累计授信639亿元,获得贷款企业403户,贷款金额180亿元,其中56%为信用贷款,贷款年化利率为2.95%。民营板块方面,我们梳理形成第一批69家自治区、盟市两级重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会同内蒙古金融监管局采取主办行负责,“红黄绿灯”标识,每半月反馈的工作制度推动落实。(所谓“红黄绿灯”标识,是指对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标为“绿灯”,银行机构要在15日内完成授信审批及贷款发放;对于缺少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的企业,标为“黄灯”,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帮办、代办手段加快办理,尽快实现“黄转绿”“绿转投”;对帮办后仍无法达到授信标准的企业,标为“红灯”,银行机构要向企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目前,各银行机构已对接清单内企业111户次,其中绿灯企业54户,黄灯企业9户,红灯企业6户,截至目前,已对44户绿灯企业授信500.53亿元,放款198.04亿元,对9家黄灯企业已经由相关部门推动,尽快实现“黄转绿”,对红灯企业由对接银行持续跟进。

    下一步,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我委一是持续用足用好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指导各地工作专班将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落实落细,开展常态化走访,将更多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纳入推荐清单,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积极搭建起与各部门沟通的桥梁,协调补充要素保障,缩短融资链条,实现信贷资金直达民营企业。二是聚焦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委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分行加快省级征信平台建设和运营。会同内蒙古金融监管局、自治区政数局依法依规、安全可靠整合各类金融数据,打造金融数据底座,有效拓展数据归集共享的广度与深度,支持银行机构与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共建信用信息联合实验室,提升金融授信建模水平,尽快实现线上放款。三是丰富完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去年底,我委联合相关部门将自治区4个信用融资平台统一整合为“内蒙古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成为向银行机构提供公共信用信息的“唯一出口”。截至3月底,平台入驻金融机构1029个,发布金融产品3493个,注册企业59.1余万家,累计发放贷款947.8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470.78亿元。为加大银行机构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设立了1亿元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鼓励银行机构敢贷、愿贷。我委将上线担保、公证、仲裁等平台功能,在此,建议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在内蒙古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积极注册,享受平台在政策精准推送、线上融资等便利,也希望银行机构针对不同经营主体继续开发特色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

    新华社记者:请问开展“助企行动”以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开展了哪些工作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国俭: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打出“政策引导+精准对接+资本赋能”组合拳,推动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增量、扩面、提质。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信贷供给“扩总量、优结构”。我们联合多部门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善贷”长效机制,以更多信贷资金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推动金融机构通过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升信贷准入、审核、投放全流程效率,打造“快对接、快审批、快放款”的信贷服务新模式;鼓励驻区金融机构抓住中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窗口期,主动争取总部差异化政策支持。截至2025年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76.21亿元,同比增长7.5%,呈稳步快速增长趋势,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占比37.93%,较上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

    二是深化精准对接,推动金融服务“滴灌式、靶向化”。我们深入开展“金融助企”专项行动,常态化进行政金企对接,各盟市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活动99场,授信意向2144亿元,签约金额1336亿元,落地金额452亿元。树立“管行业管融资”理念,健全“白名单”推送机制,从融资供需两端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帮扶。例如在奶业纾困方面,通过落实专项金融支持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对接奶牛养殖困难企业1134户次,为203户企业提供续贷、展期等存量贷款支持18.2亿元,为40户企业新发放贷款5.7亿元。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打造资本赋能“全链条、多层次”。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天骏计划”“千百工程”,依托区域股权市场企业上市培育试点。实地调研摸底形成2025年度重点拟上市民营企业名单,建立问题清单,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开展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活动,汇聚合力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1月,天和磁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2025年国内主板首家上市企业;3月,赤峰黄金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A+H”上市公司。目前,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4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73.5%,今年还有4家民营企业上市在审,有1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上市后备企业超百家,已经形成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全区金融力量深入开展“金融助企”行动,提标提速提效、加力加码加劲,力争为自治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更强金融动能。

    人民网记者: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在创新普惠金融服务、破解自治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易楠:

    谢谢记者的提问。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陆续下发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工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近三年,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近1500亿元,贷款规模和客户总量三年内整整翻了一倍。2024年,民营企业贷款总量超过600亿,同比增长15%。在具体措施方面:

    一是下沉服务触角。在全区设立149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让广大农牧民真正体会到工商银行是“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工银“乌兰牧骑”76支小分队深入乡村送金融服务超3.5万次,覆盖40余万人;推广“金融副村长”服务模式,聘任3055名“金融副村长”。二是创新融资产品。围绕各地品牌农业,先后推出巴彦淖尔“葵花贷”、兴安盟“大米贷”、赤峰“小米贷”等30余个特色场景方案,目前余额57亿元,有效助力当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科技型民营企业设计“专精特新贷”、“科创贷”等专属融资产品,累计为400余户科创小微企业提供融资17.6亿元;迭代升级“商户e贷”特色产品,让广大个体工商户融资更加便捷优惠;创新推出“敬老贷”方案,持续加大养老产业支持力度。三是优化审批流程。向总行争取政策支持,实施容缺审批、试行流程并联,推动自治区百强民企授信总额超800亿元,支持3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授信超500亿元。四是强化让利。携手自治区工商联举办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发布16条专项支持政策,预计每年多让利5000万元;普惠贷款平均利率连续三年下降,预计每年多让利8600万元。

    下一步,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各项部署,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未来3年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不低于1500亿元,努力当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内蒙古日报记者: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如何通过优化无还本续贷等政策工具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金才:

    长期以来,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部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续贷工作等相关政策要求,对贷款即将到期仍有真实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通过无还本续贷实现客户在无需归还本金条件下,继续使用信贷资金,减少客户因筹集还款资金产生的“搭桥”成本,实现融资周转的“无缝衔接”。主要从优化政策工具、扩大客户群体、丰富办理方式三个方面持续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切实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优化续贷政策工具。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的精神,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小微信用快贷、抵押快贷等3项产品续贷制度和流程,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从法人小微企业产品到个人经营类产品、从信用方式到抵押方式实现了全覆盖;产品的期限从1年调整为1-3年,更好地满足客户经营周期需求;贷款利率持续下调,每年为客户节约利息支出约4000万元。积极落实信贷尽职免责要求,切实为信贷人员松绑减负。

    二是扩大续贷客户群体。在政策工具持续完善和优化的支撑下,续贷业务从原有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客户扩大至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经营性贷款客户,同时对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比照小微企业提供续贷支持。

    三是丰富续贷办理方式。对满足条件的客户提供自助办理续贷,在贷款到期前30、15天通过“建行惠懂你”APP向客户发送续贷邀约,由客户自主线上办理;对不满足线上自助办理的客户进一步沟通续贷意向,通过上门调查、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线下续贷。在续贷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全流程跟进续贷办理情况,确保“应续尽续”,满足客户合理性融资需求。

    从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共为2.23万户小微企业客户办理续贷业务,续贷金额150.49亿元。其中,2025年一季度办理续贷1.05万户、投放60.72亿元。下一步,我行将持续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工具,提升服务水平和办理效率,全面缓解小微企业到期的还款压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展现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 移动版
  • 电脑版
  • 主办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64 蒙ICP备19002323号
  •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980号 联系电话:0471-4827801
  • 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9号财信大厦西楼508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